团结|勤奋|求实|创新

学生工作

国土学院以“三个课堂”建设助推学生“三位一体”成长
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浏览次数:

国土学院充分发挥“第一课堂”教育教学、“第二课堂”社团活动和“第三课堂”社会实践育人功能,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融合为核心,着力打造学生学业水平、兴趣爱好、实践技能“三位一体”成长格局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高质量全面发展。

夯实“第一课堂”,守好教学“主阵地”。国土学院教师立足课堂教学,发挥教师主导作用,为学生创设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的环境,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。学院教师精心打造小微湿地科普园,通过实物展示、线上演示与互动体验等方式,通俗易懂地向学生普及湿地在维护生态平衡、涵养水源、改善气候等方面的关键作用,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,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印象。

丰富“第二课堂”,社团活动常态化。学院指导的思源社、绿源协会、爱心社等社团根据社团特色,开展特色社团活动。思源社发起了“越·长征”定向比赛、探寻家乡红色故事、微团课等红色文化活动,以赛促学,让更多同学了解红色文化故事。绿源协会参与举办了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冬候鸟巡护活动,守护候鸟的栖息家园;发起“光盘行动”,向餐饮浪费说“不”;清洁梅岭,让自然山川重焕生机;探索废物堆肥,实现变废为宝。爱心社则与江西省卫生部门合作,组织开展了多次无偿献血活动,并荣获第七届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创意实践大赛三等奖。

打造“第三课堂”,社会实践丰富多彩。国土学院打造了“情系‘红土地’,‘赣劲’兴乡村”社会实践品牌和“青衿之志,行稳致远”志愿服务品牌,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。结合《土壤学》《植物营养学》等专业课程,带领学生参加蔬菜种植活动。从荒地的开垦,到翻地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等一系列农事操作,均有学生参与完成。看到已成熟的油麦菜、上海青等,同学们纷纷表示,“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熟悉了专业技能的运用,也锻炼了我们劳动实践的本领。通过实践,我们发现现在的所学还远远不够,今后也会更加努力学习,提升自我,为国家的‘三农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“三个课堂” 相互补充、协同发展,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完善 “三个课堂” 协同育人机制,不断优化资源配置,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,助推学生“三位一体”成长。